冷空气的不断来袭,全国出现断崖式降温,你去过几个?
#头条创作挑战赛#随着冷空气持续袭来,全国出现断崖式降温。
但有这样一座城市,默默地退出了冬日的仪式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介绍,依然保持着温暖宜人的天气。
她很容易找到:
在四川省地图的最南端,类似三角形的地方,金沙江、雅砻江和周围的群山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她低调地坐落于此;
她很容易被忽视:
放眼四川全省,四川盆地大部分城市已纳入“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城市群。
川西的高原雪山因为《甜野男儿》而走红,而最南端却成了全省最被忽视的角落。
这里看不到“典型四川”的符号:
肥沃的平原没有“天府之国”,没有白雪皑皑的草原和康巴人,更没有可爱的大熊猫……
甚至,没有经典意义上的川菜。
大多数食物混合了四川、重庆、云南和中国东北的风味。
她拥有高价值的山水,是山水塑造的山水之城;
她拥有地球的硬核天赋,是家里有矿山的钢城;
她有着四川盆地少有的晴空万里,是一座温暖阳光的城市;
她有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温床。 这里干燥炎热的山谷可以种植从温带到热带的各种水果。 这是一个甜蜜的城市...
这每一个标签都足以让她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这里就是攀枝花,云南的北邻,南极城市四川。
大多数国人对攀枝花最早的认识是在中学地理课本上的矿物图上:
》中国铁矿八杰,内蒙古白云湖北大学。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麻。
海南铁矿在四川攀枝花市石鹿。 “
“攀枝花”确实是一种花,
“木棉”是她的另一个名字。
01
四时如春攀枝花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可想而知这里的花有多么醉人。
攀枝花又名木棉,每年一月开始开花。
从攀枝花大学到渡口大桥,从丙草岗到金沙江畔,整个城市都洋溢着一片火红的花海。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火红的树像一根接一根的火把盛开,
路过随便拍拍,就是朋友圈最“美”的男生。
而在大河两岸,各式各样的鲜花盛开,更是给这座温暖的小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没事的时候沿着河边散步聊天。 这样的冬天生活也太惬意了吧~
除了城市,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云雾缭绕,彩霞缭绕。 那一抹火红也悄然出现在了台上,说美如仙境也不为过。
攀枝花顾名思义,四季鲜花盛开,随处可见一片花海。
攀枝花、蓝花楹、三角梅、炮砖花……一年四季轮番轰炸,每一天都可以是属于每个人的美丽!
02
四川·攀枝花
一朵花就是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棵花树
一望无际的阳光,是攀枝花人的日常生活。
这里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素有“四川小三亚”之称。
这里不仅有壮丽开阔的山川,还有迷人多彩的亚热带风光;
这里既有现代人创造的高楼大厦和丰功伟绩,也有古朴古朴的人间秘境。
市面上还有一句话:一人丽江,二人双廊,一家攀枝花。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智者乐山如画,仁者乐水无疆。
二滩之美,不仅在于山水融为一体,更在于隐藏在山水背后的大坝壮丽景色。
这里湖面广阔,森林茂密,水体清澈碧绿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介绍,空气清新。
每一景都是山水画中的情感一笔,浑然天成。
不愧为“山若三峡,水若漓江”的赞誉。
二滩坝建于1998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溢流式双曲拱坝。
汹涌的河水从泄洪口急速喷涌而出,如飞雪,挂着轻纱;
它更像是一条腾飞在云端的巨龙,直坠谷底,滔天巨浪冲天而起,气势如虹。
环顾四周,你不禁惊叹于壮丽的景色,同时也感叹二滩难以言说的美景。
米易龙潭溶洞景区
龙潭溶洞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水流淌的溶洞之一,洞内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之首。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走在洞里,可以呼吸到有益健康的空气。
红阁温泉
红阁温泉被誉为“攀西名泉”,是全国罕见的氡矿泉。
温泉群山环抱,芭蕉成荫,热带植物园近在咫尺。
各种热带植物繁茂,成片的芒果、荔枝、油茶、菠萝构成了南国的亚热带风光。
格萨拉
格萨拉被誉为攀枝花的“花蕊”,中译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世外桃源”。
这里山峦叠嶂,峰峦蜿蜒,时而黄土高坡,时而丛林茂密,时而山茶万株,地质地貌千变万化。
唯有此山,云气深沉。
山间的逍遥世界,早已忘记了外面的时光流逝,蓦然间,仿佛进入了只属于他的“桃花源”。
长江第一漂
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漂流培训接待场所。
其中,金沙江漂流项目最为惊险有趣!
能满足各行各业游客的好奇爱好,被国内外漂流爱好者称为“漂流黄金地”。
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漂泊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会人生的价值,净化心灵,锤炼意志。
伊萨拉村
依沙拉村是中国最大的彝族村落,被誉为“四川美丽古村落”。
这里木瓦房错落有致,四合院红墙青瓦。
悠然漫步其中,犹如走在江南水乡的宁静之中,还能感受到地道的彝族风情。
如果你喜欢赏花,喜欢温暖的阳光,喜欢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那一定要去攀枝花。
一路留恋,一路回首,不在乎目的地,只要对沿途的人和事感到开心,那些美好的回忆和风景,就足够了!
本站所发资源大多来自网络。所有作品均按照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协议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