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工程开工森林景观再升级
森林覆盖率80%,绿化覆盖率91%。 这是位于市三环路的马鞍山森林公园的“森林指数”。 被众多市民和游客称为“城市的野生氧吧”。 2日,本报记者了解到,马鞍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森林景观也将得到提升。
3月2日,马鞍山森林公园改造工程部分开工。 工程分为山地植物多样性改造、森林防火通道及沿线节点改造、市政交通设施增设、滴翠滩站改造等配套工程5个重点工程。 其中,植物多样性改造将覆盖五座山。
从万年青到四季缤纷,森林的季节变化更加丰富
“目前,马鞍山森林公园山体植被覆盖率高,以常绿马尾松和樟树为主,区内土壤裸露,林下空间单调,视觉效果不佳。 ” 马鞍山森林公园总工程处高级工程师雷波介绍,马鞍山森林公园共有17座山峰,形成东西两条山脉,公园内有植物500余种。 1000多亩湿地资源,本次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潼南马鞍山森林公园介绍,对公园内的笔架山、太玉山、吹笛山、马鞍山、磁山五座山进行植树造林。
根据前期对山林的长期深入调查,马鞍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者将改造后的山林划分为重点整治区、一般整治区和现有保护区,进行不同改造领域。 在尊重场地现状、突出景观特色、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在场地山体和现有绿化基础上潼南马鞍山森林公园介绍,地面覆盖增加了20余种彩叶乔木和灌木,选用适应山林的兰花、三七、枸杞。 、麦冬等地被植物7种不同组合交错组合,形成以橙色、黄色为主色调,紫色、红色为辅的特色林,营造多物种、多层次的复合植物群落。 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山景。
“护林改造不能含糊其辞,整个改造从设计到后期推进,有四个原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 雷波说,这四项原则分别是优先保护原则、适树适地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性和谐原则。 共性原则,“生态为底,以保护园区现有植被为前提,加强抚育管理,只疏除病树、枯树、弱势杂树。种植不同于硬件改造。考虑这些植物是否适合在当地生长”。 据施工方武汉禹城千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杨赤介绍,根据山地植物的分布和自然特点,新增苗木以乡土树种为主。 只有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在分期整治的同时保护未改造区的植被,才能形成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典型仿自然植被群落,如新增山毛榉、中国乌桕、三角枫等有彩叶的树种可以丰富森林的四季变化,同时还可以增强森林的水土保持、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绿道深入大山,未来游客可近距离观赏“原始森林”
这片森林未来会呈现怎样的景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有一条通往马鞍山山林的道路,但仅用作火灾逃生通道。 这条路又窄又旧,周围也没有灯光。 晚上看不清楚,急需改进。
“森林防火通道绿道改造也是改造项目之一,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对山上破损路段和死胡同进行改造。改造后,全长通道全长约7公里,并增加了娱乐和休息功能。灯光照明让游客真正沉浸在大自然中。” 在马鞍山森林公园的吹笛路上,记者来到一处工地,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拆除眼前的老房子,一侧的滴翠湖正在疏浚工作。
“这栋老房子原本是一个老游乐场,里面有7个闲置的仓库。未来,这里将被改造成灰白色现代风格的滴翠潭驿站,提供休闲旅游服务。驿站也是一片绿色为森林防火之路转型的起点。” 马鞍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后游客可以从这里出发上山。 “目前滴翠潭驿站旁边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平坦的空地,接下来将在这里再建一个驿站,命名为‘星空驿站’,该驿站将与滴翠潭驿站以半边形的形式相连。 - 空荡荡的栈道,游客可以在栈道上慢慢走,在森林里深呼吸。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部分区域可以看到施工围栏,但大部分公园依旧悠闲自在。 眉山梅花盛开,游客们也在烧烤区休息。 据了解,公园在景观游览范围内采取逐步划分建设区域的方式,改造过程中公园不会关闭,方便游客游览。
记者 金晓慧 通讯员 冯颖 孙丁丁
本站所发资源大多来自网络。所有作品均按照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协议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