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获西北首个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大样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18日,记者从祁连山生态科研高地建设研讨会获悉,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研成果丰硕。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中心、西北首个大型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等。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系试点启动以来,把建设“生态科研高地”放在重点位置,水、土、气生成全要素全时态监测体系建成。已建成。 目前,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已达8000平方公里百山祖国家森林公园地图介绍图片,实现了对水、土壤、空气等多种生态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 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成效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已获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建成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中心、生态科普馆等。 同时,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首批专家工作室,积极吸纳13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扎根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生态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公园内的科研高地。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2家科研机构的34个科研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在各方科研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突破。 “五只雪豹”、“五只沙漠猫”、“六只兔猫”、“五只山猫”同框画面相继出现,让祁连山成为了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四只猫”(雪豹、沙漠猫、山猫和山猫)。 记录了我国西部近30年没有记载的豺种群活动情况; 记录黑颈鹤195只百山祖国家森林公园地图介绍图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记录新记录10种,青海省记录新记录228种。 物种; 祁连山9种新记录鸟类.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学研究基地为核心,建立覆盖各生态系统的综合观测网络,率先建立我国西部首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研究平台的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作为主要功能; 开展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源头水资源和水生态综合体检,为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建立提供示范经验; 对38只黑颈鹤个体的跟踪监测,填补了我国雪豹和沙漠猫科动物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大型食肉动物的共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揭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路线、繁育策略等科学规律,物种专项普查覆盖了公园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 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西宁、海北、海西等地,先后建立了13所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建设了5个自然教育特色管护站,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大数据中心、积极发挥会展中心等设施平台作用,建设了生态科普馆等一批自然教育设施,全力打造“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自然教育平台。 .
本站所发资源大多来自网络。所有作品均按照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协议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