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4”主会场特意设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
图为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主会场就在公园附近。秦岩摄
供图:武汉市园林局
武汉神湖国际重要湿地。韦斌 摄
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4”)将于11月5日至13日举行,大会主会场设在湖北武汉。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也是大会首次在“国际湿地城”举办。
为突出湿地特色,“COP14”主会场特地设置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
今年6月,武汉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不久前,武汉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子湖发现了新的潜鸭繁殖地。 红外线摄像机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恩爱瞬间。 武汉又增加了一个栖息地。 一则喜讯,见证了武汉湿地环境的不断改善。
武汉,又称“江城”,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 据武汉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拥有湖泊166个,河流165条,湿地面积1624平方公里,湿地率为18.9%。 今年“COP14”将主会场设在武汉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景点介绍,具有特殊的意义。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物种保护和环境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武汉市一直致力于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建成湿地公园10个,自然保护区5个。 实现了湿地面积有增无减,城市水质稳步改善,湿地生境逐步恢复,鸟类种类和数量显着增加。 等生态保护综合效应。 丰富的湿地资源助力武汉这座千万人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COP14”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功伟介绍,“COP14”的主会场特意选在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正是为了突出湿地特色。
据悉,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湖区。 东接武汉市三环路绿化带西侧,南接马鞍山森林公园(吹笛风景区)于家湖,东接东湖磨山脚下西方。 北邻东湖清河大桥,总面积10.2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主要有团湖、后湖、于家湖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景点介绍,陆地面积3.7平方公里,湿地率达63.7%。 “这将是候鸟冬季迁徙的季节,与会代表将在东湖之滨,感受湿地魅力,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朱公伟说道。
精心策划专题展览,打造中国履约30周年展厅
在刚刚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二级巡视员杨凤伟透露,11月5日至13日, “COP14”将在线设在湖北武汉。 紧邻主会场,将在瑞士日内瓦设立线上线下分会场,探讨公约发展方向,审议重要履约事项,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故事。 其中,武汉线上线下主会场的主要活动将包括大会开幕式、部长级高级别会议、中国湿地成果展、中国系列边会、湿地考察等,以及发布《武汉宣言》,这是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的颁奖。
杨凤伟介绍,为推动“COP14”会议成果落地,会议的主要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 大会将发布《武汉宣言》,体现大会共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大会将审议通过《2025年后全球湿地保护与发展战略框架》,该框架将引领《公约》的发展方向。 会议还将推动在中国建立“拉姆萨尔公约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科研平台。 此外,会议拟推出我国湿地保护三项重要成果,包括推进以湿地保护为重点的黄河口国家公园、新认定一批国际重要湿地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加入拉姆萨尔公约30周年。 为系统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武汉市还对东湖风景区一处废弃水厂进行了生态改造,并策划了专题展览,将其打造成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30周年展厅的公约。
据介绍,中国建国30周年成就陈列馆位于东湖落雁风景区。 场馆的建设特别注重与周围自然的融合。 目前,展馆主体施工已经完成; 进入8月,布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COP14”大会期间,中国履约30周年将向外国友人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中国优秀文化的故事、普通百姓保护湿地、亲近自然的故事。 会后,中国履约30周年纪念活动也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探索人与湿地如何在特大城市和谐相处
在“COP14”大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武汉启动“湿地大奖”视频视觉大赛暨“我与湿地的故事”征集活动,征集来自武汉的湿地摄影大片和创意短视频。整个社会。 希望凝聚更多的国内外组织、专家学者、志愿者、大中小学生等社会力量,形成湿地保护的世界共识,推动全球湿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为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关注和热爱湿地,增强儿童青少年湿地保护意识,近日,武汉市园林局、武汉市教育电视台对量身打造“我和我的湿地”暑期实践、科普知识进校园、“我和我的湿地”图文征集等系列活动。
参加“湿地小侦探”活动的武汉小学六年级学生宋洪波分享道,“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了解到湿地的生物种类繁多,我也知道这些小动物是多么的可爱。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让湿地保持美丽。”
据介绍,武汉着力探索特大城市人与湿地和谐共生之道,积极建设湖泊公园和环湖绿道,让市民在家附近享受湿地带来的美好生活; 保护与修复指南,充分发挥小微湿地在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预计到今年年底,武汉小微湿地将达到32处。
武汉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湿地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常态化。 目前,武汉已启动“智慧湿地”工程,在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安装了微气象、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前端物联网传感设备162台,实现了全市湿地资源监测。全要素、全周期、全覆盖。
武汉湿地资源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 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历史文化名城。 它是一个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国际湿地城市”。
武汉有165条河流和166个湖泊,有165条河流和166个湖泊。 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 此外,还有小微湿地6.3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1%。 . 丰富的湿地资源已成为千万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体。
长江保护、两河四岸整治、六湖贯通、四水联治、海绵城市等一批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以及沉湖湿地的保护修复,武汉湿地水质稳步改善。
本站所发资源大多来自网络。所有作品均按照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协议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