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地质地貌类型及气候情况情况分析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位于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北段。 涉及福建省、江西省2个省,南平市、上饶市2个市,武夷山市、简阳区、光泽县、邵武市、潜山县5个县(区、市),12个乡(镇)。 其中,福建省面积1001.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2%。
地质地貌
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分布有前震旦纪、震旦纪变质岩系列、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碎屑岩。
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经历了强烈的火山喷发,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是东亚环太平洋地区典型的构造特征。 随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流、湖泊沉积,动植物化石丰富,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 晚白垩世的红色砂砾岩是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 岩性对武夷山地貌的发育也有明显的影响。 西部1500m以上山峰基本由坚硬的凝灰岩熔岩和流纹岩组成,东部红砂岩地区常有宽阔的山谷和盆地。 因此,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气状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西北高大的山脉构成天然屏障,冬季阻挡和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举和拦截东南海洋季风,形成武夷山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年平均气温约为17°C-19°C。 1月平均气温6-9℃,极端低温可达-9℃,7月平均气温28℃-29℃。 国家公园植被茂密,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78%。 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很大。
土地资源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数据,全民所有土地面积33937.2hm²,占33.89%; 非全民所有土地面积66191.85hm²,占66.11%。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数据统计,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95064.66hm²,占94.94%。
植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浙闽丘陵甜树、木荷林区。 公园内自然环境多样,植被类型多样,210.7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植被未受人类破坏。 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完整、最典型、规模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内相对海拔高达1700米。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植被垂直带谱明显。 五个垂直带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中山苔矮林和中山草甸。 是中国东南部地区最发育的垂直带谱。
根据数十年来对武夷山地区国内外植物标本采集、鉴定、整理和统计,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高等植物261科2866种(含种下,下同),其中苔藓植物70科345种,蕨类植物25科246种,裸子植物7科26种,被子植物15种。 9科2249种。 此外,还记录了藻类73科191属239种,真菌38科83属503种,地衣13科35属100种。 这些物种包括大量的亚热带物种,还有北温带这里找不到的物种和从南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物种,植物物种丰富度很高。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共有保护植物21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3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白红豆杉、香榧等61种。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近危及以上物种有155种,列入CITES附录的有74种。 武夷山尤其盛产兰科植物。 已知有32属78种。 兰花、兰花为中国新记录,玉兰为福建省公布的新记录。 蕨类植物有武夷铁角蕨、武夷蹄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突出蕨等14种,以“武夷”为绰号的就有6种之多。 武夷山古树名木具有古、大、宝、多的特点蟠龙山森林公园地质介绍,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动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在我国动物地理上属于东方界中印亚区的华东丘陵平原亚区。 国家公园内复杂的地貌和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鸟类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起源”、“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钥匙”。 根据涉及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大量调查研究文献,同时根据分类学进展的变化对原有物种进行了修订。 据初步统计,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野生脊椎动物5纲37目148科420属690种,其中兽类8目23科56属78种,鸟类20目76科230属391种,爬行类2目22科56属95种,两栖类有2目10科2属46种,鱼类5目17科53属80种,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此外,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已整理鉴定昆虫6913种。 动物种类中,以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类的大量分布而闻名。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记录的高等脊椎动物中,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物种和受威胁物种142种,黑鹿、黄腹角雉等16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藏长猴、中华羚羊等93种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高等脊椎动物中,已记录中国特有野生动物97种,其中崇安须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吊墩鸦等更是武夷山所特有。 此外,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昆虫记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 综上所述,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地区)的物种保护价值和特有程度在福建省乃至华东地区均极高。
水生生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包括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和水生动物等。 其中高等水生植物42科51属139种,浮游动物67种,鱼类22科56属104种,还有中华鳖、大鲵等水生动物。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如今,悬崖上留下的“沟船”、“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丧葬习俗。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使者到武夷山,用鱼干祭祀武夷君。 唐代,玄宗赐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被封碑记于石碑。 它还明确要求保护森林,不允许砍伐。 唐末五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中将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其为“十六升真元华洞天”。 宋绍圣二年(1095年),祈雨应验,武夷君被封为仙道真人。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来看,武夷山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为已经消失的古代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和文明有着直接而实质性的联系。 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三级、五级标准。 大自然赋予武夷山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武将武将到山游览、隐居、着书立说、传授弟子。 自然景观陶冶人的气质,启迪人的智慧。 人类活动蔓延,开发了武夷山,为自然景观增添了光彩。 先民的智慧和文人墨客的智慧在九曲河两岸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高崖船棺十八座,千年不朽;有高高的船棺,千年不朽; 有遗址60多处。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汉以来蟠龙山森林公园地质介绍,武夷山一直是玉流禅宗的聚居地,留下了许多寺庙、道观、尼姑庵遗址。 武夷山曾是儒家弘道讲学之地。
本站所发资源大多来自网络。所有作品均按照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协议进行转载。